2024年少數民族骨干計劃
2024年,中國繼續實施少數民族骨干計劃,以提高民族地區的人才培養質量,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加快經濟社會發展,促進民族團結進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該計劃包括博士研究生和碩士研究生的招生,堅持“定向招生、定向培養、定向就業”的原則,實行“自愿報考、統一考試、單獨劃線、擇優錄取”的政策。
2024年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干人才招生計劃分配表已經發布,具體名額分配和招生政策由各相關高校用于支持民族地區的發展,特別是特色產業的發展,以促進民族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
在高考政策方面,一些省份如河南、福建、貴州、內蒙古、湖南等已經開始優化調整少數民族高考加分政策,逐步減少或取消加分,以促進教育公平。
一些高校如中山大學和武漢大學也發布了相關的招生公告,詳細說明了招生計劃、政策、報考條件和程序等信息。這些措施體現了國家對少數民族教育和地區發展的重視,旨在通過教育支持和資金投入,推動民族地區的全面發展和民族團結。
骨干計劃少數民族研究生
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干人才計劃是國家為了加強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的人才培養而實施的一項專項招生計劃。該計劃旨在通過定向招生、定向培養、定向就業的方式,為民族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培養急需的高層次骨干人才。
招生對象
1. 生源地要求:主要針對內蒙古、廣西、西藏、青海、寧夏、新疆等省區的少數民族考生,以及在這些地區工作滿3年以上的漢族考生。還包括海南、重慶、四川、貴州、云南、陜西、甘肅等省市的少數民族考生,以及河北、遼寧、吉林、黑龍江、湖北、湖南等省的民族區域自治地方和邊境縣(市)的少數民族考生。
2. 專項計劃:如南疆高校教師專項、民族地區工程人才專項等,這些專項計劃的招生對象可能不限民族和生源地,但通常要求考生在畢業后定向到相應的地區或單位就業。
報考條件
- 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擁護社會主義制度,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
- 畢業后保證到定向地區或單位就業。
- 符合招生單位規定的學歷與工作年限條件。
報名流程
考生需要通過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的骨干計劃資格申請平臺提交申請信息,并經生源地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在線審核通過后方可報名。資格審核平臺通常在每年的10月中旬開放,考生需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申請和審核。
考試與錄取
- 初試:參加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
- 復試:由招生單位組織,時間通常在次年的3月-4月。
- 錄取:實行“自愿報考、統一考試、單獨劃線、擇優錄取”的原則,由教育部按學科門類分別確定考生進入復試的初試成績基本要求。
其他事項
- 被錄取的考生需與招生單位、工作所在單位(僅限在職考生)、生源地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簽訂定向就業協議書。
- 畢業后,考生需履行定向協議回定向地區或單位就業。
- 考生在校學習期間的住宿費、生活費自理,學費標準按招生單位規定執行。
具體招生計劃、專業、考試科目等信息,建議考生查閱最新的招生簡章和相關通知,以獲取最準確的信息。
新疆少數民族骨干計劃考研
新疆少數民族骨干計劃考研是為了培養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干人才而設立的專項招生計劃。以下是一些關鍵信息:
1. 培養目標:培養堅定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堅定地維護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立志為民族地區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和經濟社會發展,在本門學科內掌握堅實的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門知識,具有從事科學研究、教學、管理或獨立擔負專門技術工作能力和創新精神的高層次人才。
2. 招生計劃:骨干計劃為國家定向培養的專項招生計劃(包括全日制、非全日制),在全國研究生招生總規模之內單列下達。例如,中南財經政法大學2025年計劃招收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干人才碩士研究生78人。
3. 報考條件:
- 生源地在內蒙古、廣西、西藏、青海、寧夏、新疆(含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等省區的少數民族考生,以及在上述地區工作滿3年以上,報名時仍在當地工作的漢族考生。
- 生源地在海南、重慶、四川、貴州、云南、陜西、甘肅等省市的少數民族考生,河北、遼寧、吉林、黑龍江、湖北、湖南(含張家界市享受西部政策的一縣兩區)等省的民族區域自治地方和邊境縣(市)的少數民族考生,以及在上述地區國務院公布的民族區域自治地方工作滿3年以上、報名時仍在當地工作的漢族考生。
- 在西藏班、新疆班承擔教學和管理任務的教職工,以及在西藏工作且滿5年以上的“非西藏生源定向西藏就業計劃”畢業生。
- 南疆高校教師專項,招生對象不限民族、不限生源地,其中在職考生須為在南疆地區高校工作的在職人員,被錄取考生畢業后定向到南疆地區高校就業。
4. 報名流程:報考骨干計劃的考生須通過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的骨干計劃資格申請平臺提交申請信息,經生源地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在線審核通過后方可報名。
5. 考試和錄取:考試包括初試和復試,初試時間為2024年12月21日至22日,復試時間為2025年3月底左右。錄取時,并考慮各生源省區的人才需求,進行綜合衡量,擇優錄取。
6. 定向就業:被錄取的考生須與招生單位、工作所在單位(僅限在職考生)、生源地省級教育行政部門通過骨干計劃數字化管理平臺在線簽訂三方(或四方)定向就業協議書。
7. 其他注意事項:考生在報考時應注意各招生單位的具體要求和條件,以及報名時間和確認時間等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