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mba和在職mba
全日制MBA和在職MBA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區別:
1. 學習方式:
- 全日制MBA:通常要求學生完全脫離工作崗位,周一至周五在校學習,類似于傳統的大學學習模式。這種方式適合那些希望全身心投入學習,或者需要轉行、跳槽的人。
- 在職MBA:又稱非全日制MBA,通常是在工作日晚上或周末上課,允許學生在不放棄現有工作的前提下進行深造。這種方式適合那些已有多年管理經驗,無法完全脫離崗位進行學習的職業經理人。
2. 證書區別:
- 全日制MBA:畢業后可以獲得雙證,即研究生學歷證書和工商管理碩士學位證書,但畢業證書上不會標注非全日制。
- 在職MBA:畢業后同樣可以獲得雙證,但畢業證書上會標注非全日制培養。
3. 學費區別:
- 全日制MBA:學費相對較低,但在重點大學也是高標準收費。
- 在職MBA:學費通常比全日制MBA高,因為面向的是有經濟基礎的管理層人士。
4. 課程內容與深度:
- 全日制MBA:課程內容可能更加深入和系統,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沉浸在學術環境中。
- 在職MBA:課程內容實用,緊密結合企業實際需求,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5. 職業發展影響:
- 全日制MBA:適合那些希望對自己的職業生涯有實質性改變的人,有利于國際化發展和事業轉換。
- 在職MBA:適合那些希望在現有職業路徑上繼續發展,同時提升管理知識和能力的人。
6. 年齡與經驗:
- 全日制MBA:學生年齡一般不超過30歲,更傾向于年輕的、有較強學習領悟能力的考生。
- 在職MBA:平均年齡比全日制MBA大5歲左右,更傾向于本身就是企業中高層人員的考生。
7. 師資與校友網絡:
- 全日制MBA:學生可以充分利用學校的資源,與教授和同學建立緊密的學習關系。
- 在職MBA:師資力量通常由具有豐富教學經驗和實踐經驗的高校教授、企業高管和專家學者組成,校友網絡資源豐富,可以和各企業精英交流合作。
選擇全日制MBA還是在職MBA,需要它允許學生在保持工作的同時完成學業。以下是一些關于非全日制MBA的關鍵信息:
1. 課程設置:
- 非全日制MBA項目通常在周末或晚上進行授課,以適應在職人員的時間安排。
- 學生需要完成一定的學分要求,包括核心課程和選修課程。例如,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的非全日制MBA項目要求學生完成45學分,其中核心課30學分,選修課15學分。
- 中山大學管理學院MBA課程體系稱為“C立方課程體系”,包括Common Knowledge、Cutting-edge Contents、China Context三個維度,旨在提供扎實的理論基礎、前沿的學科內容、豐富的本土內涵相融合的商科教育。
2. 學費:
- 非全日制MBA的學費一般在2萬到70萬元之間。
- 一些院校的學費上漲情況也被記錄,例如清華大學非全日制MBA項目從39.8萬元上漲到41.8萬元。
3. 申請條件:
- 一般要求申請者具有國家承認的本科學歷并有一定的工作經驗,具體年限要求因院校而異。例如,上海交通大學要求本科畢業后有3年以上工作經驗。
- 對于同等學力的申請者,可能需要額外的條件,如英語水平要求、提交相關論文或文章等。
4. 教育質量:
- 教育部規定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應堅持同一質量標準。
5. 畢業證書:
- 非全日制MBA的畢業證書上會注明“非全日制”的字樣,以區別于全日制MBA。
6. 就業情況:
- 教育部也對非全日制MBA畢業生的就業創業做出了相關規定,確保其享有與全日制研究生同等的待遇。
這些信息提供了非全日制MBA項目的概覽,包括課程設置、學費、申請條件、教育質量、畢業證書和就業情況。不同院校的具體要求和細節可能有所不同,建議申請者查看具體院校的官方信息以獲取最準確的數據。
比較好考的全日制mba
以下是一些相對容易考取的全日制MBA項目:
1.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MBA:沒有提前面試,學費為5萬人民幣,學制2年,計劃招生110人,上課方式為脫產。
2. 北京工商大學MBA:沒有提前面試,學費為6.8萬人民幣,學制2年,計劃招生76人,上課方式為脫產。
3. 北京物資學院MBA:沒有提前面試,學費為5萬人民幣,學制2年,計劃招生50人,上課方式為全周。
4. 中國傳媒大學MBA:沒有提前面試,學費為10.8萬人民幣,學制2年,計劃招生48人,上課方式為全周。
5. 河北地質大學MBA:沒有提前面試,學費為4.5萬人民幣,學制2.5年,計劃招生43人。
6. 河北大學MBA:沒有提前面試,學費為3.6萬人民幣,學制2年,計劃招生30人,上課方式為脫產。
7. 河南財經政法大學MBA:沒有提前面試,學費為6萬人民幣,學制2年,計劃招生122人,上課方式為兩周一次,一次四天。
這些項目相對于其他MBA項目來說,錄取分數線較低,學費也相對較為親民,可以作為考慮的目標。同時,由于MBA的分數線相對較低,但學費較高,考生在選擇時也應綜合考慮自身經濟狀況和職業發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