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意思】:魂不附體:形容極端驚慌或在某種事物誘惑下失去常態(tài);也指人死亡。
【成語來源】:元·喬夢符《金錢記》第一折:“使小生魂不附體。”
【成語拼音】:hún bù fù tǐ
【成語聲母】:HBF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用法分析】:魂不附體作謂語、狀語、補語;用于形容受刺激而失去常態(tài)。
【成語結構】:主謂式成語
【成語字數(shù)】:四字成語
【使用程度】:常用成語
【褒貶解析】:貶義成語
【魂不附體的近義詞】:喪魂失魄、六神無主、魂飛魄散
【魂不附體的反義詞】:無動于衷、悠閑自得、神態(tài)自若
【成語例子】:承驚覺,不見詔書,魂不附體,手腳慌亂。(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二十回)
【成語接龍】:
魂不附體 → 體無完膚 → 膚淺之見 → 見義勇為 → 為所欲為 → 為非作歹 → 歹徒橫行 → 行尸走肉 → 肉中刺 → 刺人之心 → 心如死灰 → 灰心喪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