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意思】:半推半就:推辭與接受并存,形容表面上假意推辭,內(nèi)心卻愿意接受的狀態(tài)。
【成語來源】:元·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第一折:“半推半就,又驚又愛,檀口揾香腮?!?/p>
【成語拼音】:bàn tuī bàn jiù
【成語聲母】:BTBJ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用法分析】:半推半就作定語、狀語;用于形容人們在內(nèi)心愿意的情況下,表面上卻表現(xiàn)出推辭的態(tài)度。
【成語結(jié)構(gòu)】:聯(lián)合式成語
【成語字數(shù)】:四字成語
【使用程度】:一般成語
【褒貶解析】:中性成語
【半推半就的近義詞】:虛情假意、裝模作樣、半真半假
【半推半就的反義詞】:拒人千里、閉門謝客、婉言謝絕
【成語例子】:與其學那俗態(tài),半推半就,耽擱工夫;據(jù)俺主意,不如從實收了,倒也爽快。(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三回)
【成語接龍】:
半推半就 → 就事論事 → 事半功倍 → 倍道而行 → 行尸走肉 → 肉中刺 → 刺股懸梁 → 梁上君子 → 子虛烏有 → 有口皆碑 → 碑林墨海 → 海闊天空 → 空中樓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