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意思】:殘編斷簡:指殘缺不全的書籍或文章,形容文獻的零散和不完整。
【成語來源】:宋·歐陽修《論刪去正義中譏緯札子》:“殘編斷簡,出于屋壁。”
【成語拼音】:cán biān duàn jiǎn
【成語聲母】:CBDJ
【成語年代】:宋代成語
【用法分析】:殘編斷簡作賓語、定語;常用于書面語,形容文獻的殘缺和不全。
【成語結構】:聯合式成語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使用程度】:一般成語
【褒貶解析】:中性成語
【殘編斷簡的近義詞】:斷編殘簡、殘篇斷簡
【殘編斷簡的反義詞】:完好無損、完整無缺
【成語例子】:經過八年的戰爭,圖書館雖未被毀,但無人照護,許多寶貴的書籍,都成了殘編斷簡,非常可惜。
【成語接龍】:
殘編斷簡 → 簡明扼要 → 要死不活 → 活眼現報 → 報李投桃 → 桃腮杏臉 → 臉紅耳熱 → 熱腸冷面 → 面黃肌瘦 → 瘦羊博士 → 士紳名流 → 流風回雪 → 雪泥鴻爪 → 爪牙之士 → 士飽馬騰 → 騰云駕霧 → 霧慘云愁 → 愁云慘霧 → 霧閣云窗 → 窗明幾凈 → 凈幾明窗 → 窗外有耳 → 耳熏目染 → 染蒼染黃 → 黃衣使者 → 者也之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