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意思】:東鱗西爪:原指畫龍時(shí)龍?bào)w被云遮住,只是東邊畫一片龍鱗,西邊露一只龍爪,不見龍的全身。比喻零星片段的事物。
【成語來源】:清·龔自珍《識(shí)某大令集尾》:“東云一鱗焉,西云一爪焉,使后世求之而皆在,或皆不在。”
【成語拼音】:dōng lín xī zhǎo
【成語聲母】:DLXZ
【成語年代】:近代成語
【用法分析】:東鱗西爪作定語、狀語;用于書面語,形容事物零散、不完整。
【成語結(jié)構(gòu)】:聯(lián)合式成語
【成語字?jǐn)?shù)】:四字成語
【使用程度】:一般成語
【褒貶解析】:中性成語
【東鱗西爪的近義詞】:一鱗半爪、缺頭少尾、支離破碎
【東鱗西爪的反義詞】:渾然一體、包羅萬象
【成語例子】:蘇東坡有一首詩好像就是在這凌云山上做的,我只東鱗西爪地記得幾節(jié)。(郭沫若《少年時(shí)代·我的童年》)
【成語接龍】:
東鱗西爪 → 爪牙之將 → 將心比心 → 心心相印 → 印證無疑 → 疑神疑鬼 → 鬼斧神工 → 工欲善其事 → 事半功倍 → 倍道而進(jìn) → 進(jìn)退維谷 → 谷神不死 → 死而無憾